今天是2025年08月0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稷下寻踪承文脉,青春筑梦续华章

稷下寻踪承文脉,青春筑梦续华章

——“齐韵·拾光”社会实践团赴稷下学宫探寻思想传承之路

 

为深入探寻稷下学宫的思想精髓与当代价值,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7月23日,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韵·拾光”社会实践团赴淄博市张店区稷下学宫,开展以“溯源思想根脉,活化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通过展区研习、场景体验、汉服试穿、中医药文化初探等多元形式,沉浸式感受稷下学宫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实践团首先走进“诸子论道”核心展区。展区通过复原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的木质建筑格局、复刻思想家论道时的青铜器皿与竹简陈列,并搭配动态投影的典籍原文,生动再现了当年孟子、荀子、淳于髡等诸子齐聚一堂、激辩天下的百家争鸣盛况。队员们在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青铜浮雕前驻足良久,仔细研读展柜中《孟子·尽心下》的原文摘录与白话解读,结合展板上“民为邦本”思想在后世的传承脉络,热烈讨论这一理念对当代社会治理的启示;在荀子塑像旁,大家重点梳理了“礼法并施”“化性起伪”等核心思想的内涵,对着展陈的《荀子·王制》竹简复制品逐句标注释义。作为外语专业学生,队员们还特意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术语的权威英文译法,对比不同译本的表述差异,在中英文对照中深入思考如何让稷下思想更精准地走向世界,进一步深化对跨文化思想传播路径的理解。

 

在“稷下讲堂”互动展区,实践团成员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沉浸式“亲历”孟子、淳于髡等学者围绕“人性善恶”展开的激烈辩论,在虚拟与现实的交融中感受百家争鸣的思想张力;随后,大家换上曲裾、直裾等传统汉服,在复刻的学宫讲堂布景中,于案几竹简间效仿古人行礼诵读,直观体会“礼别异,乐和同”的礼乐文化与学宫人文氛围;互动答题屏前,队员们分组竞答稷下学宫历史、学派思想等题目,从“学宫始建诸侯国”到“白马非马论出处”,在抢答与讨论中巩固知识,深化对“开放包容、求真务实”学宫精神的认知。

 

途经中医药文化角时,队员们观看《黄帝内经》复刻本与药用植物标本,听讲解员阐释稷下“阴阳五行”思想对传统医药的影响,加深“医道同源”文化关联的理解。在“薪火相传”当代展区内,图文展板系统呈现思想传承脉络,队员们梳理“变革精神”在当代的体现,用中英双语在数字留言墙写下感悟,让青春声音融入文化传承脉络。

 

 

调研发现,稷下学宫“历史复原+多元体验”的展陈模式,既保留文化厚重底蕴,又通过跨界融合拉近距离。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不仅以青年视角深入触摸了稷下学宫的思想根脉,更将外语专业特色与文化体验深度结合——从记录思想术语的英文译法,到在跨文化对照中思考传播路径,队员们在“专业+体验+跨界”的实践中,既强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也探索出青年参与文化传承的具体路径。

这种沉浸式实践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既是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体验者,更能成为其创造性转化的参与者、推动者,而这份实践中积累的认知与经验,也将激励大家在未来用更鲜活的方式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的生命力。

撰稿:赵永梅 李晗静

上一篇:椒香溢汉源,械智助丰年——“禾盛安邦·椒械兴农”实践团成功测试花椒采摘机器人
下一篇: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赛旅交响”发展成就观察团在镇江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