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龙唐村:卸下“人情债” 唱响“文明曲”

“余事不办喽新风尚,心中有爱情意长……”每当这首朗朗上口的村歌《和美龙唐我家乡》在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龙唐村的屋场响起,村民们总会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歌词里“余事不办”的新风尚,正是龙唐村近年来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写照。

在这里,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各种文明实践蓬勃兴起,龙唐村不仅让村民卸下了沉重的人情负担,更让文明乡风成为乡村最亮丽的底色。

村歌嘹亮,唱响龙唐。

破旧立新 打破“人情枷锁”

在龙唐村的村民心中,“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观念早已生根发芽。但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村干部以及群众的共同努力与付出。

几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婚丧嫁娶动辄大摆宴席,生日、升学、乔迁等“余事”也跟风操办,礼金从两百到六百不断飙升,不少家庭一年的人情支出超过收入的三分之一。“以前有些人家一年办好几场酒,一个月工资半个月要花在随礼上。”村民李大爷的话,道出了曾经的无奈。

红白理事会成员、村干部上门劝说村民。

2021年,龙唐村便开始启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相关工作,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在这里拉开序幕——龙唐村果断修订村规民约,将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简化人情往来等重要内容郑重写入条款。同时,成立了由村民小组长、乡贤、老党员组成的红白理事会,精心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移风易俗奖惩办法》,明确宴席规模、礼金标准、办理时限等硬性规定。此外,还组织村干部及村民群众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全村监督,让移风易俗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同时,为了让村民们真正理解移风易俗的意义,理事会走家串户,耐心地讲政策、算细账。他们拿出“人情账本”,清晰地展示:“全村每年光‘余事’宴席就有200多场,平均每户每年的人情支出近2万元,这相当于一个农村家庭半年的收入!”这组数据,让村民们心头一震,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情消费。

“村干部不带头,群众就会观望。”龙唐村党总支书记刘双银深知这一点,他便用实际行动践行规定。父亲七十大寿,他仅仅摆了3桌家庭便宴,并且拒绝收取礼金;还有龙唐村妇女主任王荣芳,父亲的葬礼,她没有收亲戚外的任何礼金,而且全程不请乐队、不放鞭炮,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父亲的丧宴。在村干部们的影响下,村民们也开始加入移风易俗的队伍,村民小组长王荣贵,行动启动之初刚好是他的七十大寿,为了给本组村民做榜样,他不摆宴席,不收礼金,而是以外出旅游的方式庆祝自己的生日。同时,他还会顶着烈日和理事会一起参与本组及附近组的“余事”监管工作,为村民组长这支队伍作好了示范。

第二届村庄文化艺术节,移风易俗快板演奏。

村歌嘹亮 唱出文明新气象

为了让移风易俗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龙唐村在文化建设上也狠下功夫,将移风易俗理念巧妙融入村歌、小品、快板等文艺形式中,利用屋场会、文化活动展演,还通过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活动传播,让村民们在互动中感受“不用送礼也能聚亲情”的温暖。“今天去你家,明天去我家,常来常往一家人,余事不办新风尚……”由村民集体创作的村歌《和美龙唐我家乡》就这样诞生了,这也是村民精神生活转变的写照。

各类文化活动点亮村民生活。

“去年我家随礼不到一万元。”村民张大哥算起经济账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统计,自2021年移风易俗工作启动以来,龙唐村“余事”宴席场次降至个位数,红白喜事全村每年仅30余台。按照没用乐队、没用拱门每场节省8000元计算,全村每年节省操办经费24余万元;全年减少余事操办200余场,按每场平均节省操办经费5万元计算,全村一年节省千万元操办费用;每户每年也平均节省礼金2万元左右。这些“省下来的钱”,有的被村民用于发展产业,有的投入子女教育,有的改善生活品质。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了,幸福感更足了。

不仅如此,曾经因攀比而生的烦恼少了,互帮互助的暖心事多了。炭山窝组富强爹七十大寿时,主家主动承诺“不收至亲外礼金”。宴席当天,仍有部分村民“执意”前往,村干部和理事会成员现场协调,主家当众表态“只收祝福不收礼”,最终宴席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没有出现一笔违规礼金。这样的“劝阻案例”成为最好的教材,让村民们逐渐明白,感情深浅不在送不送礼,一句问候、一次帮忙,更能体现邻里温情。

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正悄然改写着乡村的生活风貌。

走进如今的龙唐村,红白喜事再无乐队进场,拱门也很少见,鞭炮燃放也得到了控制,取而代之的是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打鼓、跳舞的欢快场面,在屋场会上热议村务的热烈场景,还有在志愿服务中争先恐后的动人画面。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正悄然改写着乡村的生活风貌。

从“人情账”到“文明风”,龙唐村的蜕变是白箬铺镇推进移风易俗的一个缩影。这场始于“破”、成于“立”的文明实践,不仅让村民卸下了沉重的负担,更重塑了乡村的精神内核——当“余事不办”成为共识,当“心中有爱”取代攀比,文明乡风正如同村口的古树,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撑起乡村振兴的精神脊梁。正如村歌所唱:“新风尚,情意长,和美龙唐幸福长……”这曲文明之歌,正随着新时代的步伐,在广袤乡村持续唱响。(供稿单位: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龙唐村 通讯员 董侃雅 龙兴)

上一篇:东北农业大学学子研究揭示农业绿色转型中技术推广新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