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辽宁朝阳县大庙镇:绘就人居新画卷 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乡村之美,美在生态宜居,美在烟火气里的整洁舒心。对于朝阳县大庙镇而言,人居环境不仅是乡镇发展的“脸面”,更是万千百姓幸福感的“底色”。从街巷洁净到庭院雅致,从河道清澈到乡风文明,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承载着大庙镇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践行,更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如今,漫步大庙镇的村落街巷,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这背后,是全镇上下以实干笃定前行的生动实践。

以“高位推动”为舵 锚定整治航向

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关乎民生福祉的“攻坚战”,唯有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才能精准发力。大庙镇始终将人居环境整治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突出位置,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细抓实。他们专门成立由各村支部书记及相关站办所负责人组成的专项小组,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让每一级组织都成为整治行动的“主心骨”。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判各村环境痛点、难点,量身制定工作方案与考核办法,将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从集镇区到偏远村屯,从主干道到犄角旮旯,每一项整治内容都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这份“一盘棋”的部署,不仅为整治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更让全镇上下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确保整治行动不偏航、不走样。

 

以“全民动员”为基 凝聚共治合力

环境整治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人人参与的“大合唱”。让群众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是大庙镇破解整治难题的关键一招。为了让人居环境整治的意义深入人心,他们搭建起多元化宣传矩阵:村头大喇叭每天定时播报整治动态,宣传车走街串巷讲解环保知识,微信群里推送图文并茂的政策解读,墙上的标语横幅则用朴实话语唤醒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更重要的是,党员干部带头走进农家院落,通过“拉家常”“算明白账”的方式,倾听群众诉求、征集整治建议——哪家门口的杂物需要清理,哪条小巷的路灯该检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让整治方案更接地气、更合民心。如今,“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已融入大庙人的日常,从老人主动清扫门前路,到年轻人争当志愿者,这份全民参与的热情,正成为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源头活水”。

 

以“靶向攻坚”为要 擦亮乡村底色

环境整治既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实在。大庙镇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钉钉子”精神逐项突破,让每一分整治力气都用在刀刃上。依托1座垃圾中转站、2辆垃圾清运车、129个垃圾箱和63个垃圾池的硬件支撑,他们对农村生活垃圾展开“全域清扫”:保洁员每日穿梭于主干道与背街小巷,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不留死角”,昔日“脏乱差”的角落如今清爽整洁。针对乱搭乱建这一“顽疾”,他们结合村庄规划,逐一排查、集中拆除违规棚亭、围墙与广告牌,让村庄空间更通透、布局更规整。在畜禽粪污治理上,通过每月至少2次的常态化监管,督促养殖户规范粪污收集与处理流程,既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又守住了“清水绿岸”的生态底线。这一系列精准施策,让大庙镇的乡村底色愈发鲜亮,也让群众的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

 

以“长效管护”为盾 巩固整治成果

一时洁净易,长久整洁难。大庙镇深知,唯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让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真正落地生根。他们从资金、人员、制度三方面筑牢“防护网”: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为设施维护与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配齐配强保洁员队伍,通过培训提升专业能力,明确职责边界,让“扫干净、保整洁”成为日常;建立日常保洁、垃圾清运、粪污处理等常态化制度,结合日常巡查与监督考核,对各村整治成效定期评比、及时通报。更重要的是,将环境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正向引导与反向约束,让“爱护环境”从“外在要求”变成“内在自觉”。如今,大庙镇的整洁村容不再是“一阵风”的成果,而是融入日常的“新常态”,这份持久的美丽,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一篇:三牌桃园开启助农直播新尝试,安徽师范大学“雷锋驿站”团队力保首秀顺畅
下一篇:阿坝师范学院学子三下乡:青春赋能农业,智慧点亮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