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遥感AI赋能固废监管,智慧守护“三湘四水” ——遥感固废AI识别系统应用成果交流会在长沙举行

2025年10月26日,由长沙市曙光环保公益发展中心主办的“AI赋能、智守山河——遥感固废AI识别系统应用成果展示交流会”在长沙召开。来自湖南省人大、检察院、城管系统、生态环境部门、环保社会组织及科研院校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遥感技术如何助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向新台阶。

技术突破:AI+遥感,六小时扫遍全省

据北京建筑大学技术专家李琛介绍,该系统由“遥感固废AI智能识别子系统”与“GIS防控态势感知子系统”组成,基于自主研发的AI大模型,能够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智能解译,实现对垃圾堆点、渣土堆、尾矿库、填埋场、采挖点等五类固废的精准识别。系统依托超过1.3万个样本训练,识别准确率最高达99.99%,仅需6小时即可完成全省122个区县的重点区域扫描,极大提升了排查效率。

曙光环保理事长潘东海在汇报中透露,系统试运行以来,已联合志愿者,完成实地核查2465个疑似固废图斑,发现问题点位1530个,其中疑似危废及一般工业固废的点位达266个。系统配套的“守护山河”小程序,助力长沙、株洲、益阳、常德、娄底、怀化、张家界等多地完成整改。

多方肯定,强调技术落地需协同推进

常德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部门负责人指出,建筑垃圾乱倾倒是当前城市治理的难点,尤其是装修垃圾和部分拆除垃圾具有“小、散、乱”的特点。他表示,曙光环保的系统在常德试点期间协助清理2.6万余吨建筑垃圾,成效显著,并期待将此类高科技手段纳入常态化监管体系,实现“省人、省力、省钱”。

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建军在发言中高度评价系统的创新价值。他认为:“湖南环保组织在数量和行动力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在技术上已明显落后于沿海地区。曙光环保的项目填补了这一空白。”他强调,这一突破的意义远超技术本身:“过去政府部门的遥感监测系统多用于内部巡查,社会组织难以触及。现在我们可以借助同样的技术手段,开展更广泛、更精准的环境监督。”他呼吁推动“行业联动”与“跨部门协作”,让科技赋能环保的效益最大化。

湖南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姚红主任表示,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固体废物污染的源头治理,办理了“锰三角”“珠江流域”尾矿库治理等一批有影响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公益诉讼案件。她认为该系统的精准识别能力可与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形成互补,推动“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司法保障”三位一体协同治理。建议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结合有奖举报、公益诉讼等手段,形成监督合力。

湖南省人大二级巡视员刘帅指出,该系统的落地是环保公益组织拥抱新技术、实现转型升级的亮点,但也面临数据更新滞后、乡村地区覆盖不足等难点。

刘帅建议,要厘清“执法监管”与“公益监督”的边界,避免社会组织“小马拉大车”。“未来环保工作要实现‘三个提高’:认识提高、效率提高、技术提高。只有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嵌入治理体系,才能打赢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

展望:从“识别”到“治理”,构建智慧监管新生态

尽管系统已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但在数据更新频率、复杂场景识别、人力核查跟进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潘东海坦言,目前机构筹资困难、人力不足,制约了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下一步,曙光环保将联合在地组织、志愿者与司法机关,构建“遥感+AI+志愿者+律师”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推动固废治理从“发现”走向“解决”。

本次交流会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环保治理模式创新的思想碰撞。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遥感固废AI系统正成为守护青山绿水的重要利器,也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湖南样本”。(通讯员:陈海如  摄影:东山)

上一篇:心系桑榆,温暖同行 ——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各社区用敬老爱老行动绘就银龄幸福底色​
下一篇:幸福家·邻聚里——四川成都金马街道开展便民服务进院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