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出版学院(合署)“侨梦数造”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台山一中大江实验中学,开展 “AI 上大江” 青年信息素养培训活动。此次活动由江门市财政局纵向帮扶、大江镇人民政府统筹推动,台山市大江镇石桥村委会积极支持,是突击队响应 “网络强国”与“数字乡村” 战略的具体实践,更以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教育,为消除乡村教育不平等、推动乡镇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突击队依托财政系统对地方教育与数字化基础建设的持续投入,于江门台山进行本地化探索,结合石桥村在“网络强村”试点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以人工智能赋能基层教育现代化,始终以缩小城乡数字教育差距作为核心目标。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项目课程,团队引导中学生在科技中发现家乡、理解自我,用数据与影像讲好地方故事,为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注入青春动能与智力资源。
“侨梦数造”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进行AI课堂教学
本次培训活动以“技能+乡情”双提升为理念,从知识讲授到创意实践层层推进,着力打通数字教育资源下沉与地方文化培育的关键通道。活动设置了多个项目化学习任务,突出“学生为中心、AI为助手、家乡为场景”的参与式探索模式,打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向基层下沉的壁垒。
团队成员激发学生对AI的兴趣
团队成员向学生讲解生活中的AI
在“我眼中的大江”互动环节中,学生以《我家乡的大数据档案》为任务目标,在突击队指导下与AI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挖掘大江镇的地名来源、地理环境、风物特产、历史人文等内容。他们围绕“大江镇为何得名”“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记忆中的家乡美食”等问题,与AI协作生成独特的家乡知识地图。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检索、逻辑表达与数字协同能力,更促使他们用技术视角重新认识成长的土地,激发出浓浓的乡土情感与文化自觉。
学生自主动手进行AI体验
学生对AI课堂的进行记录
“时光画布:我的大江三部曲”任务中,突击队引导学生将AI创作与文化叙事深度融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团队命名与Logo设计,并借助AI绘图工具,分别创作出“家乡三连海报”。三图串联讲述了一段关于乡村变迁的图像故事——从非遗文化的复兴,到大江镇安居乐业的当下生活,再到未来文化愿景的畅想。一张张画面不仅记录着故土的烟火气,也点燃了科技赋能乡村的想象力,延续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情感温度。
团队成员对学生使用AI过程进行指导
团队成员为孩子们详细讲解“AI上大江”
“这不仅是一场技能培训,更是一场关于家乡、关于时代的深度思考。”培训负责人刘恒表示,信息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更是帮助他们拥有认知社会、表达自我、参与未来的能力。通过AI的协作与文化的引导,本次培训实现了数字素养与文化认同的双向激活,也让帮扶资源真正转化为青年成长与地方发展的双向驱动。
“侨梦数造”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江门台山开展深度合作
此次“AI上大江”信息素养培训是江门市财政局与大江镇人民政府协同推动基层教育与数字建设的生动缩影,也是广东财经大学“侨梦数造·百千万”实践行动在地化落地的创新探索、推动乡镇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耕“科技+文化”的融合路径,围绕数字教育、乡村人才振兴、文化传承等重点领域,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基层教育共建新范式,让更多乡村孩子在AI技术赋能中实现成长,助力乡村教育迈向更平等、更优质的未来。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侨梦数造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