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矛盾纠纷化解则是守护基层平安的“第一道防线”。辽宁建平县喀喇沁镇始终将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工作置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权益的核心位置,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基层维稳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以系统化思维探索治理路径,以精准化举措破解矛盾难题,不仅有效将各类纠纷化解在萌芽、处置在基层,更为全镇营造了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社会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安全基石。
精准排查:下好纠纷化解“先手棋”,实现隐患摸排无遗漏
精准排查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先手棋”,只有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才能确保治理工作有的放矢。喀喇沁镇深谙排查工作的重要性,率先建立起一套科学高效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每月定期召开基层单位碰头会,严格执行月研判分析报告制度,确保各类不安定因素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对重大纠纷实行交办制,坚决将风险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杜绝矛盾升级扩散。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扎根群众、贴近民生的优势,严格遵循“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组织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开展排查。通过“定期排查+滚动排查”“全面排查+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落实“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全面摸排、不留死角”要求,实现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遗漏。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列出清单,为后续精准化解打下坚实基础。
协同化解:出好纠纷处置“关键招”,凝聚多方合力提质效
协同化解是矛盾纠纷处置的“关键招”,只有凝聚多方合力、压实责任链条,才能提升纠纷化解的质效。针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喀喇沁镇根据纠纷类型、复杂程度、影响范围等,精准匹配调解资源,逐件落实调解组织与人员责任,确保化解工作及时高效推进。在化解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定三包”机制——定措施、定时间、定责任,包调查、包处理、包督办、包结案、包息访、包稳定,同时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此外,积极协调镇内各部门联动发力,打破“单打独斗”的治理困境,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数据显示,近几年喀喇沁镇年平均调解案件达150余起,调解率100%,传统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超96%;对于多次调解无果或不适宜基层调解的纠纷,主动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渠道解决,并及时向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通报情况;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的重大纠纷,严格落实责任机制,集中力量攻坚,有效减少进京去省访数量,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机制建设:注入纠纷化解“长效剂”,构建规范体系固根本
机制建设是矛盾纠纷化解的“长效剂”,只有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才能确保治理工作常态长效。喀喇沁镇围绕“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核心目标,建立健全多元化解工作机制,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及具体人员,制定详细化解方案,划定措施与时限,切实减少矛盾纠纷存量。具体推行六大化解模式:一是“上门化解”,组织村干部、调委会人员、辖区民警入户访查,对初始矛盾即时处置;二是“包点化解”,镇党委、政府安排领导干部包村,与村干部捆绑下访,主动破解问题;三是“部门化解”,要求各部门对系统内矛盾限期化解,做到不上交、不推诿、不激化;四是“跟踪化解”,对达成协议的矛盾定期回访,确保问题不反弹;五是“听证化解”,对重大疑难纠纷举行听证会,提升调处公信力;六是“稳控化解”,加强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对困难群体落实帮扶措施,对缠访闹访行为依法处置,全方位筑牢矛盾化解“防护网”。
风险评估:筑牢源头治理“预警器”,提前甄别风险减增量
风险评估是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的“预警器”,只有提前甄别风险、科学分级管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增量。喀喇沁镇将矛盾纠纷源头发现与预警研判纳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作为风险评估机制与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对排查或受理的每一件矛盾纠纷,均进行分级分类甄别,逐一界定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分流”化解与跟踪掌控。一旦发现经源头评估确认的重大矛盾隐患,立即按规定向党委、政府及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同步通报相关部门,确保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得到重视、第一时间制定对策,从源头遏制矛盾升级。
反诈宣传:织密财产安全“防护盾”,提升意识防范守民利
反诈宣传是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防护盾”,只有筑牢群众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喀喇沁镇党委高度重视反电信诈骗工作,2024年7月专题研究部署,明确由镇政府政法办联合派出所牵头推进。2024-2025年期间,依托篮球赛、文化艺术节、荷花节等群众活动平台,通过发放手册、悬挂条幅、播放视频音频等方式开展宣传;8月起,镇党委书记亲自督导,要求村负责人带队、网格员入户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政法办与派出所提供技术指导,并分批次培训网格员;9月,政法委员协同民警下乡宣传,组织14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展专项行动,两天内完成4个行政村942人次面对面宣传、489人次APP下载;秋收农忙期间,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并利用中小学家长群扩大覆盖面。同时,创新宣传方式,2024年通过新媒体发布典型案例、防诈知识,推送防范信息10次、官方图片30张、电子手册10余次、小视频8部,在村部周边悬挂标语、放置展板,实现宣传常态化。截至2024年末,全镇完成“国家反诈中心”APP下载2232人次,面对面宣传4500余人次;2025年5月前,电信诈骗案次仅15起,群众防诈意识与能力显著提升。
环境整治:抓实民生改善“关键事”,“四个码实”提升幸福感
人居环境整治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民生事”,只有夯实环境基础,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活力。为持续巩固环境整治成果,喀喇沁镇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以“四个码实”举措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出动铲车、清运车450余次,清理“三堆”280余个、沟渠20公里、畜禽粪污80吨、河塘4处、垃圾1500余吨,400余人参与清理。一是“码实包保责任”,建立“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村书记具体抓”机制,签订“门前四包”“庭院三包”责任书,落实区域责任;二是“码实宣传动员”,线上线下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进校园开展活动,设公益岗帮扶低收入人群,引导党员当好“清洁员”“监督员”;三是“码实设施投入”,争取项目支持,新购勾臂车1台、勾臂式垃圾箱21个、垃圾桶494个、挂桶式垃圾车6台,加大资金倾斜;四是“码实垃圾清理”,镇级组建2支专业清运队,村级组建清运小队,确保道路与村屯垃圾及时清理转运,让乡村颜值与群众生活品质同步提升。
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到全民反诈宣传,从风险源头防控到人居环境改善,建平县喀喇沁镇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长效治理”为目标,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持续发力。未来,喀喇沁镇将继续优化治理举措、完善制度体系,以更实作风、更优服务守护基层平安、增进民生福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乡村、和谐乡村奠定坚实基础。(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