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基层中国”田野课堂开辟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

 

河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张润宇等作为河南大学文化治理研究团队成员在暑期参加了河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基层中国”田野课堂的学习。“基层中国”田野课堂作为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案例教学模式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基层治理和公共管理实务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与地方政府、社区以及各类基层组织的互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理论知识,同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基层治理的认同感。由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刘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以“基层中国”田野课堂为依托,深入黄河流域沿线各地乡村以及社区,将课程与实际深度融合,推动高校的教育与研究革新。

深入基层 探索行政管理教学新路径

田野是最好的“训练场”,在一次次关于基层治理的调研中,学生们在领队老师的带领下,赴黄河流域(陕西省、河南省)的典型村落探寻真知,听乡村蝶变故事,探乡村善治之道,在田野实践中增长才干。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河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已开设了《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等系列调研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访谈、入户以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力求多方位全方面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培养公共管理学人。

“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的田野课堂,以公共管理理论为经纬,带领学生们脚踩泥土、心系家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新时代青年搭建深度对话中国之治的桥梁。

扎根实践 探索与反思结合的学习模式

“基层中国”田野课堂,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赋能教学设计。经过调研的可行性和学术性的考量,团队进行案例的选取。在田野实践中,领队老师不仅为学生们的安全保驾护航,还对其调研任务进行指导,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指导。每日调研任务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线上会议或是线下研讨会对一天的行动进行复盘。这些研讨复盘活动从晚上七点持续至十点或是更久,在研讨会上学生们各自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感想以及下一步的调研规划,交流投入到常常忘记了时间。团队老师负责把握讨论节奏并对每个同学的现存的困惑与未来计划,进行详细指点与完善。

实地调研后,在整理好访谈资料的基础上,以“讲好一个故事”作为基本要求,撰写相关案例。再基于相关专著的阅读与积累,以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解剖案例,以此深化专业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团队老师在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确保内容输出的正确性、学术性。

“基层中国”田野课堂通过实地调研、有效复盘与具体规划,让学生们每天带着专业实践知识与学术素材而归并积极投入接下来的田野实践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阔学生们的学术思维,在祖国大地上汲取学术养料。

培养担当 展现大国青年力量

“基层中国”田野课堂教学主题紧跟国家大政方针,围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宏观课题,并基于调研所得的资料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以及针对调研地的不同情况进行咨政报告的写作训练。正是因为此次“基层中国”田野课堂,学生们对于中国基层治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见解,在田野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基层中国”田野课堂不仅是一次教育的革新,更是社会责任感的深刻体现。

此次调研之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迁移,而是通过实践让学生感知到中国基层治理的脉动。团队注重通过记录和传播黄河边的治理故事,通过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深入基层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无形之中提升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展现青年担当。

“基层中国”田野课堂作为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案例教学模式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旨在通过实际调研、案例分析和现场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专业素养与青年担当。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田野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基层治理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实施情况,体验乡村振兴战略的现状和挑战,揭示并探讨社会问题,在田野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中发现、书写、传播和研究基层中国之治。

(通讯员:张曦予 | 图片:袁天然)

上一篇:郎溪青穗基层服务践行团北港社区支教:五日深耕,以青春赋能成长
下一篇:荔语润心“百千万”支教队:用多元课堂点亮夏日,让每个孩子都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