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颁布实施五周年。第五师双河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及其实施办法,紧紧围绕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两大核心任务,创新形式、突出重点,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矫正法普法宣传活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实现了“管得住、帮教好、有成效”的工作目标。
深耕厚植,法治实践彰显“刚柔并济”。第五师双河市司法行政系统紧扣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主题,制定了《第五师双河市2025年“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工作方案》,锚定三大核心目标,即筑牢根基——提升矫正队伍执法规范化与专业素养,夯实法治执行基石;点亮归途——强化矫正对象在矫意识与纪律观念,铺就顺利回归社会之路;汇聚合力——扩大社区矫正法社会知晓度,构建“司法行政主导、社会力量协同、群众积极参与”的矫正新生态,在全社会营造理解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持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五年来,第五师双河市所有矫正对象没有发生再犯罪和脱管漏管现象,法治权威与司法公正在实践中得到有力彰显,为法治双河、平安五师建设贡献了司法行政力量。
搭建全域宣传框架,多措并举确保宣传实效。为深入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师市司法行政系统采取集中统筹与团场特色创新双轨并行模式,亮点纷呈。师市层面搭建“立体宣传网”,做到线下定制海报、横幅、折页等宣传品,线上“法治双河”公众号、抖音号密集推送普法内容;师市司法局联合“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以“法律解读+案例剖析+成果展示”形式,深度解读《社区矫正法》,剖析典型案例,让法治的理性与温度直抵人心;各团场依托法治文化广场、集市等阵地开展“面对面”普法宣传活动;在新疆兵团司法局开展的“我的社区矫正故事”征文活动中,以真实事例传递矫正价值,八十三团作品获得一等奖,八十四团、八十六团、八十七团等荣获三等奖;同时,组织师市社区矫正对象赴第五师双河市《红星耀双河陈列馆》参观学习,聆听检察官详解收监规定,观看警示教育片,八十三团、八十九团矫正对象代表现场分享心路历程,现身说法触动人心,进一步强化矫正对象遵纪守法意识。
立足实际创新实践,打造团场特色品牌。第五师各团场司法所结合辖区特点,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求实效的宣传举措。八十三团司法所创新“传统+现代”宣传矩阵,线下组织普法小分队深入连队社区发放资料1000余份,线上通过“进圈入群”辐射3000余人次,创作社区矫正漫画,以生动近人的画面解读法律条文,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普法“新宠”。八十六团司法所聚焦“精准普法”,对连队“两委”开展专题培训,结合2起违规处理案例解读监管要点,针对矫正对象实施“分层次教育”,为即将解矫者讲解社会融入要点, 对违规者以“反面案例+法律后果”强化警示教育,社区矫正对象张某某感慨的说:“矫正让我明白,守法才是回归社会的正道。”八十九团司法所开展“普法进校园”,通过法治副校长向学生讲解矫正相关案例,以“小手拉大手”扩大宣传影响,利用连队土地发包、新职工集中学习等时机开展“嵌入式”社区矫正法宣传,提升职工群众知晓度。
从“知晓”到“认同”,从“管得住”到“矫得好”。在《社区矫正法》实施五周年之际,第五师双河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社区矫正工作社会认知度提升,以集中宣传、精准学习为重要抓手,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更深入人心。师市司法局、各团场、司法所通过多维度宣传,向社会广泛阐释社区矫正作为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执行政策的重要意义。职工群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从“模糊”到“清晰”,逐步理解其“惩戒与感化并重”的本质,有效增进了公众对社区矫正工作重要意义的认同感,全社会支持氛围日益浓厚。目前普法宣传已累计覆盖群众超3万人次,线上阅读量超8000人次,五年来,师市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保持“零再犯罪”。
截止目前,师市司法局已建成11个公益活动基地、10个教育基地、13个安置帮教基地,形成“心理测评—教育矫正—就业帮扶”全链条工作体系。通过公益活动打破公众对社区矫正的刻板印象,为依法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预防减少重新犯罪、维护辖区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氛围。(供稿单位:新疆兵团第五师双河市司法局公服中心 侯宝成 刘钢 冯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