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语动彝乡·体韵中华——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暑期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贯彻国家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语动彝乡·体韵中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5日至17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团队以“推普助力乡村治理,健康服务惠及民生”为指引,将普通话推广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在民族乡野间书写青春担当。  

推普搭桥:融文化根脉,连汉彝桥梁

推普工作中,团队紧扣民族文化特色,以多元场景激活语言传播活力。在会理市公共活动区域,恰逢当地高中生为彝族火把节排练节目。学生们身着色彩鲜明的传统民族服饰,用清晰流畅的普通话朗诵、演绎情景故事,让国家通用语言与民族文化元素自然交融,展现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语言魅力,印证了推普在传承民族文化、提升青少年素养中的积极作用。

 

入户推普:用乡音暖心,以国语连心

深入东坝村后,团队将推普重心投向基层群众。入户走访高龄独居老人时,成员先以四川话拉近距离,待建立信任后,再引导老人尝试简单普通话交流。初次正式接触普通话的老人虽发音生涩,却态度认真,言语间的和蔼与生活热忱令人动容。在88岁彝族老奶奶家中,团队以“背篓”“锄头”等农具名称为切入点,结合劳作场景教说普通话;针对方言词汇“雄起”,现场演示其在劳动互助中“加油”的国语表达,老人学用“加油”鼓励邻里的瞬间,成为语言消融隔阂的生动注脚。此外,团队还探访了73岁竹编艺人王爷爷,在聆听其六十载匠心故事与红色记忆的同时,用通俗普通话普及保健知识,让语言传递温情与关怀。  

 

健康赋能:施专业所长,护民生安康

依托医学院校专业优势,团队将健康服务精准送达不同群体。入户走访中,针对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成员发挥医卫专长,提供舒缓肌肉紧张的简易肢体按摩,讲解居家适度活动的意义,融入“运动处方”理念普及保健常识;在术后需携带尿袋的李奶奶家,团队细致评估其康复状况,提供康复锻炼指导、伤口护理要点及并发症预防建议,强调“医养结合”的重要性,用专业守护特殊群体健康。 

面向村民群体,团队创新设计系列健康活动:“同心律动”热身操以活力舞姿拉近距离,为服务奠定信任基础;“一招通”护佑劳作者项目,聚焦建筑工人、果农等群体的职业性慢性病,用普通话讲解科学膳食与关节保护知识,让实用技能直抵人心;“李白密码”健体魄活动更具巧思——将唐诗韵律与八段锦导引术结合,以《静夜思》四句为动作节拍,让语言节奏与呼吸吐纳同步,在强身健体中深化语言记忆。

 

此次实践活动,既以推普为桥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与心灵沟通,又以专业健康服务为乡村群众送去实在关怀。团队用青春行动证明:当“雄起”的乡音与“加油”的国语同频,当诗韵健身操舒展村民身心,语言与健康的双重赋能,正为会理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也为民族地区推普与健康服务模式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

上一篇:结坡村 IP 赋能编程创新,小程序助力红色文旅新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