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听着松阳高腔长大。不管是上山砍柴还是下地干活,我父亲嘴里都哼着高腔。”在吴永明先生的记忆里,父亲是真正的曲不离口。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吴永明五岁便跟着父亲练声,十六岁开始登台,主攻花旦,兼演小生。“其实在一开始学花旦行当的时候,有很多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明明已经有女演员,为什么我还要扮女性角色,当时许多人都不能理解我。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责任,传承了600多年的松阳高腔,不能在我父亲这里断掉,我必须接上一棒。”即使知道这对他来说是一条无比艰苦之路,吴永明先生还是毅然作出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
当谈及松阳高腔的悠久历史时,吴永明先生难掩自豪之感,“松阳高腔是全省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戏曲界的‘活化石’。”吴永明先生向团队成员介绍道,“松阳高腔是浙江八大高腔之一,属于单声腔剧种,是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它的历史最早可以从唐朝说起。松阳高腔天上来,‘古’这一字最能概括松阳高腔的历史。”吴永明先生对松阳高腔的历史如数家珍。
此外,吴永明先生强调,松阳高腔彰显了浙西南山区的文化个性,是研究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样本。他指出,“松阳溪作为连接松阳和温州的水道,促进了两地文化交流,使得温州的永嘉什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松阳的戏曲活动。另外,松阳高腔吸收了松阳文化的精髓,它的传承与当地文化密不可分。”吴永明先生提到松阳高腔常用于松阳人的重要仪式之中,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同时,松阳高腔作为一项积极向上的艺术,蕴含着忠孝仁义与家国情怀,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松阳高腔有歌颂爱国,伸张正义,驱妖除害,忠孝节义的传统大本戏,也有生动活泼或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郁的小戏。”吴永明先生表示,松阳高腔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更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让群众在艺术欣赏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吴永明先生以书籍为载体,编写了《中国松阳高腔》,既为戏曲研究者提供第一手资料,更为戏曲从业者提供一大批鲜活的脚本。“松阳高腔的发展要与时俱进,贴近社会正能量的发展需求,把松阳高腔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秉持这一理念,近年来,吴永明先生带领松阳高腔不断走进大众视野,《红色浙西南》等剧目高频亮相央视媒体,全新打造的国风摇滚戏曲《松州令》更是亮相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在全世界面前演绎来自浙西南的“中国式浪漫”。
当话题转向松阳高腔文化在抵御邪教、净化乡风中的作用时,吴永明先生神情严肃,双手有力地比划着:“这正是高腔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歪理邪说如同无根浮萍,而高腔正是深深扎在乡土里的文化根系!”他深入剖析,“每逢节庆,乡亲们聚在古戏台下,听的是祖辈传下的处世之道,感受的是血脉相连的乡土情谊。这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凝聚力,本身就是抵御邪教渗透、分化瓦解最坚固的屏障。”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也是盘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但青少年的心智尚不成熟,容易受到“歪风邪气”的干扰,对此吴永明先生强调在教授青少年时要注意:“帮助他们分清‘传统’与‘迷信’的区别,高腔里出现的‘神仙’形象,其实是艺术化的道德象征和文化符号。”因此,守护并激活像松阳高腔这样的乡土文化根脉,就是在乡村最深处筑牢一道抵御歪理邪说的精神堤坝。
守正创新,传承文化。松阳高腔中所蕴含的“除恶扬善”、“忠义仁孝”等精神与反邪密切相关,“戏曲也需要不断创新、寓教于乐,助力于反邪......”吴永明先生满怀希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