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信”系未来-岱岳红心志愿服务队满怀激情与敬仰,来到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泰安市岱岳区大津口乡的沙岭村。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学习,更加深入理解和发扬挑山工精神。
挑山工是泰山独特的文化符号,是泰山文化的传承者,是泰山历史见证者。沙岭村,位于泰山东北麓,是泰山挑山工的发源地。
随着晨光初破,志愿者们抵达了沙岭村。首先参观了挑山工广场,这里不仅记录了挑山工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更成为了传承挑山工精神的重要场所。有幸遇见一老挑山工,大家席地而坐聆听老挑山工讲述感人往事。他们运送过砂石、砖头、木材等建材,参与过修建泰山索道、百人运送千斤重的驱动轮等。在挑山工生涯中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甚至生命危险,但大家都一步一个台阶咬牙挺过来了。当时大家不仅为了家庭生计,也为泰山的建设贡献力量。现在运输工具不断进步,但依然不断有新人加入挑山工队伍。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传承和诠释了“埋头苦干、勇挑重担、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挑山工精神。挑山工们的坚韧和毅力让在场的每一位志愿者深受感动,也激发了他们传承挑山工精神,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决心。
随后,志愿者们跟随老挑山工参观挑山人家,实地体验过去的挑山工的生活及工作环境。通过满墙照片和一件件老物件和志愿者们的挑担体验,深切感受到挑山工的艰辛与不易。老挑山工还跟志愿者们讲述了沙岭村的变迁,现在借助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成立螭霖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修建石敢当小镇等,实现了集养殖繁育、休闲餐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项目。
此次沙岭村之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实地考察,近距离接触到了泰山挑山工这一特殊群体,也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锤炼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见证了沙岭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显著成就。挑山工精神愈发清晰地印在每一位志愿者心中,在今后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前行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征途上,勇做新时代“挑山工”,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向远方
攀登高峰
脚步不曾停歇
(通讯员:马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