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2024年7月28至30日,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同心筑梦,以行建乡”社会实践队前往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开展为期三天的暑假“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抒写乡村实践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科技创新引领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乡村振兴是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持续动力支持的系统工程。于是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实验室,对话科研领域优秀教师、学长,积极投身于大创项目,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相互协作、相互启发,感受科技创新的热潮。
实践团成员们深入课题,围绕航空发动机涡轮的诸多难题,在师兄及老师的帮助下,精心开展各项实验,从涡轮的结构分析到性能测试,每一个步骤都严谨对待。实验时,负责不同任务的同学各司其职,确保采集数据的全神贯注,调试设备的最佳状态和分析评估的深入解读,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科学的敬畏之心,不断调整实验参数、改进方法,深刻感受技术进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体会科技创新的艰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组装航空发动机 黄来宇供图)
“情系母校,薪火相传”——引路青春之行,共赴连理
7月20日,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海城市第一高中,开展为期一天的宣讲活动,旨在向在校高中生分享经验,同时提高大连理工大学知名度。踏上助力学子圆梦之旅,用青春抒写实践故事。
在宣讲的过程中,实践团以涡轮发动机、歼11B战斗机等模型为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能源与动力工程的专业知识,加深同学们对能源与动力学院研究方向的了解,为同学们带来浓厚的研究兴趣。
实践团成员积极与同学们交流互动,耐心为同学们解答关于校园学习生活的问题。对于向往大连理工大学的学子,实践团成员分发了明信片、大连理工习题本、帆布袋等大连理工大学文创产品,并主动合影,为同学们埋下逐梦大工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普及专业知识 齐悦莹供图)
“线上+线下,路子越走越宽阔”——衣饰天下远闻名
西柳镇位于海城市的西北部,地处沿海经济带上,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之一。西柳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镇内的西柳古镇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貌。如今的西柳镇以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条,被誉为“东方针织之都”。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这座纺织小镇驶上发展快车道,如今,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直播带货呈现出新业态。实践团队前往西柳电子产业园,开展为期一天的学习实践,学习直播带货技术,深入探访这座享誉华夏的商贸名镇,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团成员们探访辽宁西柳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各个直播基地学习直播技巧,流程,注意事项等,挑选衣服,在经过电商直播基地负责人的同意后,实践团决定借用其现有直播设备进行直播带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并向广大网友表明了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的身份和用网络直播探索带动家乡经济发展的目的,直播间网友纷纷献上点赞。
通过这次亲身直播的体验以及与负责人的交流,为电商直播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科学的建议:可以在直播中展示本地的特色产品和传统工艺,可以吸引外部投资和订单,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另外,直播内容必须严格把控,塑造和提升家乡的品牌形象,树立地方特色,增强地方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保证商品的质量,品控也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图为实践队员挑选出售服装 黄俊尧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亮相直播间 黄俊尧供图)
结语:
此次海城行,通过宣传分享,实践团欣慰的看到学生们对未来的憧憬和不安被冲淡;通过直播带货,实践团探索数字经济如何赋能经济发展,带动普通乡村的蝶变。实践团队在未来会继续关注和支持这些项目,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参与到乡村全面振兴新突破的浪潮中去!(通讯员:黄来宇、齐悦莹、李汶、黄俊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