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24日成功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入了全州县老年大学,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全州民间剪纸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唐爱春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共同体验了剪纸艺术的魅力。
活动当天,实践队成员们满怀憧憬地步入了剪纸教学室,瞬间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包围。他们受到了刘鑫校长、唐爱春老师及其学员们的热情欢迎,这温馨而热烈的场景为接下来的学习体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爱春老师,这位1959年出生于广西桂林市全州县的杰出艺术家,凭借其精湛的剪纸技艺享誉四方,是全州民间剪纸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情,深受人们喜爱。作为全州县老年大学剪纸班的特邀教师,唐老师始终致力于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她的热情与坚持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唐爱春示例剪纸纹样
唐老师的故事是一段关于坚守与热爱的佳话,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魅力和传承的力量。从六岁起,她便在外婆的悉心教导下,与剪刀和红纸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剪便是六十余载的春秋。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学习与精进,更是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与情感寄托的过程。她的作品被桂林市妇联、广西民族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并多次在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技艺的认可,更是对她为传承和弘扬剪纸艺术所做贡献的肯定。
唐老师告诉实践队员们,剪纸是一项充满生命力的传统技艺,必须有不断创新的勇气、不断实践的干劲。而努力让每一幅作品有温度、有故事、有精神,正是她的艺术追求。
在唐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们拿起剪刀和红纸,开始尝试剪出各种图案。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的努力和汗水。唐老师耐心地讲解剪纸的技巧和要领,还不时地示范操作,让实践队成员们收获颇丰。
在唐老师学员指导下学生的作品
除了学习剪纸技艺外,实践队还通过唐老师的介绍,深入了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唐老师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了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心得
何同学:能够有机会来到全州跟随唐老师学习非遗剪纸,我感到非常荣幸。非遗剪纸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汤同学:在短暂的剪纸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耐心与专注的重要性。每一剪都需要精准细致,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整个作品的完整性。这次经历培养了我做事的耐心和专注力,让我学会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项任务中。
杨同学:通过本次的剪纸学习,让我从中深感人文之美和传统文化之胸襟。剪纸虽然看似不够华丽,但它却是一种富于民间气息和文化符号的传统民艺,通过对它的学习,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感知、体验、传承传统文化。
卓同学:今天很荣幸能够来到全州县老年大学,和非遗剪纸传承人唐爱春老师学习剪纸。剪纸是一种富有魅力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学习剪纸,我学会了耐心和细致,看着一张张普通的纸张在我手中变成栩栩如生的图案,我感到无比的成就感和喜悦。剪纸艺术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张同学:在这次学习中,剪裁教会我耐心和细致,每一个剪纸作品都需要精确的折法和剪法,这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同时,剪纸也锻炼了我的创造力。设计剪纸作品需要思考如何将想法转化为剪纸图案,促使我不断尝试和创新。
郑同学:在剪纸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学习剪纸,我深感剪纸艺术的魅力与精妙。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到后面的大胆创新,每一刀都蕴含着深厚文化,展开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美,让我沉浸其中,收获颇丰。
李同学:在此次剪纸活动中,我有幸得到了唐老师和其他老师的悉心指导,让我对这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学会了如何运用剪刀将简单的纸张变成精美的艺术品,深刻地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活动在欢乐而充实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学会了剪纸技艺,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他们表示将把这份宝贵的财富带回学校,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和学习,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到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通讯员:曹凯、李思琪、卓宇露、杨馨怡、张茜、郑昊宇、何世强、汤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