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西安明德理工学院特组织“追寻红色足迹·铭记湘江战役”赴广西桂林暑期社会实践队。2024年7月23日至7月29日,该实践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深入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走访调研、参观学习,学生团队不仅自身收获颇丰,也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共同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在实践活动中,实践队首先来到了湘江战役纪念馆。这座纪念馆以丰富的展陈内容和多样的展示形式,生动再现了1934年湘江战役的悲壮历史。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红军在湘江战役中的英勇抗争和牺牲精神,深刻感受到了红军英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参观纪念林区,实践队成员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红军的英勇,对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
随后,实践队走进了全州县老年大学,与非遗全州民间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爱春老师深入交流学习。唐老师自幼学习剪纸,作品充满特色且获奖众多。在活动中,唐老师不仅展示了她精湛的剪纸技艺,还分享了她与剪纸艺术结缘的历程。她强调剪纸需要创新和实践,并将湘江战役和长征精神融入剪纸创作,以此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实践队成员在唐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剪纸,进一步了解了湘江战役的伟大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具体内涵,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奋斗精神。
在实践活动的第三天,实践队伍来到了凤凰镇与绍水镇交界处的大坪渡口。这里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第一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实践队与大坪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忠、工作队员黄勇对接后,首先来到渡口旧址,这里见证了红军的英勇壮举。接着,实践队前往蒋老爷爷家,他是本村最了解红军夜渡之事的退伍老兵。蒋爷爷激动地讲述了红军借门板抬伤员渡江、夜晚行动未扰村民等红色故事。实践队员们心怀崇敬,以江水之浩渺、礁石之坚韧、山峦之巍峨为灵感源泉,精心构思,细致描绘,力求将这份深沉的情感融入画作之中,让更多人了解湘江战役的深远意义。
紧接着,实践队伍前往了全州县凤凰镇和平村的凤凰嘴渡口。作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重要遗址,这里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英勇无畏的历史。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了凤凰镇和平村党总支部书记马军华讲述的红军故事,那些鲜活的细节和感人的情节让大家对红军长征的艰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站在渡口边,望着滔滔江水,队员们眼前浮现出红军战士们强渡湘江时的英勇身姿。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不畏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这种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让每一位实践队员都深受感动,他们自发在渡口吟诵当地广为流传的民谣:“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此外,实践队还抵达了龙井村,参观了红军宿营地旧址龙井村公堂,并在此与安和镇龙井村党支部书记龙智明进行了座谈会。龙书记生动地讲述了红军在此宿营一晚的故事,当时因村子情况复杂,红军在公堂住一晚后便离开,继续踏上艰难险阻的征程。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坚定了理想信念,深刻体会到了红军在艰苦环境中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最后一天的实践活动中,实践队走访了两河镇新富村,并顺利与新富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唐小红完成对接。队员们聆听了他关于红军遗骸及当地历史的详细介绍,了解了烧天岭战役和砖瓦岭战役的激烈过程。随后,实践队重走湘桂古道,探访了那一带易守难攻的地形,目睹了战斗遗迹。500年树龄的古树和静谧的古井见证着红军战士的坚守与奋斗。最后,在庄严的陵园,队员们缅怀那些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深刻感受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长征精神,是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是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的执着,是团结协作、患难与共的情怀。明德新青年,重走长征路,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实践队通过七天的走访调研、参观学习,切实感受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湘江战役精神,充分领会到了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所具有的正确性和必要性,深刻意识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真理。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实践队将大力弘扬湘江战役精神,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将这份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传递下去,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奋楫笃行,挺膺担当,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红色篇章!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坚实承诺。实践队员们将带着这份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继续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来源: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明德新青年,重走长征路”赴广西桂林“追寻红色足迹·铭记湘江战役”暑期社会实践队
图文编辑:李思琪、卓宇露、杨馨怡、张茜、何世强、汤鹏宇、郑昊宇
指导教师:曹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