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党中共中央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24年7月6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求真书院”普润乡音队”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上港社区,开展推广普通话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首站,实践团队的同学们巧妙地运用一幕幕精彩纷呈的PPT,为社区的孩子们铺设了一条通往历史深处的时空隧道。引领着小观众们,从普通话那源远流长的起源缓缓启航,逐一揭开其发展历程中那些鲜为人知的采样点之谜。在这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中,孩子们了解到,早在孔子周游列国、以雅语传道授业的年代,普通话的雏形便已初现端倪。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汉之后,北方民族的南迁浪潮不仅改变了人口分布,也深刻影响了语言的格局。北方政权以洛阳话为尊,而南方则以南京话为官方语言,两者交相辉映,共同编织着中华语言文化的多彩篇章。及至元朝,为了巩固统治,统治者推行“通语”,促进了语言的进一步融合。明朝时期,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话更是跃升为全国通用的语言符号。随后,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话也随之北上,为北京话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当代,普通话的采样点——河北承德滦平县,因其在康熙年间接纳了大量从北京迁入的居民,加之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发音特点鲜明、易于学习掌握等优势,最终成为了普通话的标准音源地。这一发现,不仅让普通话的发音更加规范统一,也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搭建起了一座无障碍沟通的桥梁。
宣讲之前小朋友讨论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讲普通话
为了让普通话学习更加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普润乡音队”精心策划了一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游戏——“看图猜词”。团队成员手持精心制作的词卡,如“笤帚”、“簸箕”等日常用品,在孩子们中间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孩子们或低头沉思,或争相发言,用自己方言的独特表达诠释着每一个词语,而后再对照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体会两者间的微妙差异。
小朋友积极发言在方言中如何解释每个词语
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实践团队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画配音比赛点燃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由团队成员作为指导老师,为孩子们挑选了经典动画片段,并耐心传授配音技巧。比赛中,孩子们化身为动画角色,用标准的普通话为角色注入灵魂,他们的声音时而激昂,时而温柔,引得现场观众掌声连连。最终,经过激烈角逐,一批表现优异的“小小配音员”脱颖而出,收获了荣誉与奖品,更收获了自信与成长。
3名小朋友合力配音动画片
推广普通话促进人际交往,解决了用方言交流困难的问题,这段旅程不仅让孩子们对普通话有了更深的情感认同,也激发了他们探索语言文化的浓厚兴趣。团队成员将不断探索和推广更多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关注乡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努力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同时,也将积极推广普通话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母语和文化。
实践团队成员与小朋友在实践社区门前的合照
通讯员:朱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