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拾遗队”成员开展通草花非遗研学活动
图2:“拾遗队”成员向传承人学习制作通草花发簪
图3:“拾遗队”成员采访通草花传承人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非遗通草花文化底蕴,提高通草花非遗的知名度,打造非遗苏中扬“通草花”专属品牌,了解非遗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8月15日-8月17日,在辅导员姚佳辰老师的指导下,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拾遗队”将目光聚焦于享有“国粹”之称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草花,奔赴扬州市通草花非遗研学基地,开展以“文创设计+非遗传承+文化发展”为主题的暑期通草花研学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非遗研学基地,“拾遗队”的成员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了通草花展览区。这里,每一朵通草花都仿佛拥有生命,它们以假乱真的形态、精细入微的工艺,让在场的队员都为之震撼。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同学们不仅学习了通草花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更深刻感受到了这项传统技艺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第二部分,活动进入了实践环节。“拾遗队”成员们在非遗传承人的亲自指导下,开始动手制作通草花。从选材、切割到染色、组装,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每一步都力求精准,力求将这份细腻与匠心融入作品之中。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和“拾遗队”队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朵朵精美的通草花在指尖绽放,仿佛诉说着古老而又生动的故事。第三部分,“拾遗队”与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入访谈环节,从传承起源、技艺、文化传承与创新、市场与未来、个人感悟与寄语五个方面对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传承人分享了自己与通草花结缘的经历、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她表示,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一代可以投身到传承非遗文化中。访谈中,“拾遗队”成员们不仅被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精神所感动,感受到传承非遗背后的艰辛与不易,更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此次通草花研学活动不仅让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的学子们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财富,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拾遗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此次活动也为学院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青年学子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顾珩、阎雪扬/文 顾珩/摄)